close

從小吃飯的時候,餐桌上一定會有魚,在台灣我最常吃到我娘煮吳郭魚,據說吳郭魚是外來種,破壞不少台灣的生態,不管,吳郭魚好好吃,肉質又嫩,刺大根又好挑,以前不知道我娘的煮法叫紅燒。

開始煮飯之後,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嘗試不同的食材和煮法。老是煮肉滷肉也會膩,雖然很容易得到掌聲,可是吃太多肉也不好,魚對身體很好,尤其是對眼睛頭腦心臟血管,我們全部的人天天都過度用眼,於是我一開始只會煮一片人家處理好,冷凍起來,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尾的魚片,後來有回在買菜的時候,趁那天超市沒有人,放膽問處理漁獲的先生:


如果我要買魚的話,你能夠幫我刮魚鱗和處理魚肚嗎?


講廣東話的先生可能聽不太懂我說什麼, 用廣東話參雜國語回我:(大聲)要什麼?一條魚嗎?


我露出恐懼的眼神,再問一次:我第一次買活魚,以前都買冷凍的(大聲說出來好羞恥),我想問你能不能幫我處理魚肚?


可以。


(謝天謝地)



於是先生拿起網子,在我面前的“水族箱”裡撈起一條魚(鯽魚),伸到我面前,看著缺氧的魚在網裡掙扎亂跳,我撇開頭(俗辣),連忙說好好好就這一隻。


砰的一下,我想,魚死了,然後現在正在被開腸剖肚中,再聽到沖水的聲音,和裝袋的聲音。很快的,這位先生處理好了。


大B看到我的籃子裡有魚,哇了好大一聲,敢做魚了,有進步喔!





食譜照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教法,我很喜歡這位媽媽,她非常非常會做飯,還曾經參加日本的烹飪比賽得獎,重點是她從不旅居日本,還能在龜毛的日本比賽中得獎,而且,她做的菜像她本人一樣,一點都不複雜,但總是能用最簡單的材料,和十足的創意,加上樸實的態度,做出驚人的美味。我已經照做幾道(蘿蔔燉排骨,番茄炒蛋),每次都滿意無比。


材料

鯽魚一隻
薑片5~7片,薑末一些,(其實份量都無所謂,隨個人喜好)
蔥2~3把切大段,蔥1~2條切末(一樣,愛放多放少隨便)

醬料

醬油與水的比例1:3,放入一點糖和料理酒(米酒),攪一攪。網路上的份量總共是1碗,但煮幾次之後發現有時候只有1碗份量的話,汁似乎太少,所以我寫1:3,而不是1/3碗或2/3碗。


作法

魚下鍋前一定要清洗,然後擦乾,再擦乾,再擦乾,不能有水。(準則1)

中火,熱油,油熱一點魚再下鍋,這樣才不會沾鍋,(準則2)

煎一會兒,等到魚皮發出微焦味,再翻面,蓋上鍋蓋,用悶的方式讓魚肉確實熟透。鍋底的溫度沒有離鍋15公分的溫度來得高(除了來自金屬鍋本身的熱),所以每次蓋鍋蓋這個動作代表要將“內部悶熟”的意思。

悶大概5分鐘(看魚大小,大的厚的就悶久一點),然後開鍋蓋,讓水氣蒸發,順便煎乾這一面的魚皮。

魚的邊緣擺上蔥段和薑片,淋上調好的醬料,再蓋上鍋蓋,讓醬料味道滲透到魚內,幾分鐘之後再翻面一下,讓另一面也吸收醬汁,這時候已經開始香味四溢。


覺得可以了,把魚盛出,上面鋪上薑蔥末(切細一點味道比較好),然後淋上鍋裡的醬汁!


將將將將!





我囉哩八嗦講一堆,其實動作只是:兩面煎,中間蓋一下鍋蓋,放薑蔥段,倒醬汁,蓋鍋悶,翻面,蓋鍋悶,魚起鍋之後鋪上薑蔥末,淋上剛鍋裡的湯汁,其實紅燒魚好簡單耶。



今日心得

1。擺這種整條魚連魚頭的照片,吃魚沒膽看魚頭的白人應該會嚇壞吧。

2。圖中我切的薑蔥末一點也不細,我知道,主要是因為當天吃飯的人裡面只有我和大B愛吃蔥薑,為了方便其他3人挑開,我就沒切那麼細。上一次煮的時候我卯起來切成泥,淋上醬汁的時候,基本上上面的蔥薑味道和醬汁融合,直接就可以拿起來吃了。還有,在外面餐廳吃的魚(通常會放在下面有火燒保溫的盤子上),上面堆的是蔥薑絲,可是切絲太麻煩了(尤其是切蔥絲),薑絲要切很細也很累人,所以我切末,我第一次做,第一次吃到的時候驚為天人,原來外面賣的魚味道這麼好,作法竟如此簡單。

3。其他菜之前都煮過了,就不貼出來佔版面。

4。煮過魚的醬汁配飯好好吃,還有童年的味道。

5。吃魚吃到尾聲的時候很有趣,因為整條頭尾分家,很難不吃到杯盤狼籍,支離破碎,到後來大家的筷子就不停的挑,挑剛遺漏而浸在湯裡的魚肉末,津津有味,意猶未盡。

6。其實我現在心情有點不太好,寫食物比較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cemilysa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