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時候,我覺得教小孩不只是要保護小孩,要讓他親眼去看到,親手去碰到,親身去感受到後果,他才會把妳每天唸不停的[鍋子很燙,抽屜會夾到手,樓梯上玩耍會滾下來]放在心上。

記得很久以前從一個媽媽的網誌上看到一篇文,她盛了2盆水,一盆冰的,一盆熱的,然後帶著她2歲不到的女兒一個一個試水溫,告訴她[這是熱的/冰的],從此。這是我第一次對於怎樣教小孩有深刻的體驗,要真的讓他感受到妳話中的意思,在大人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帶他嘗試一遍。

我記得我小時候有一陣子的膝蓋總是不停的手上流血,有時還結巴化膿,其實那個時候我時常故意摔倒,看看腳上的這個傷可以變成什麼不同的模樣。而不要說我的童年,我照顧嘎B也是一樣,當嘎B在學走路的時候,如果不是太危險的地方,我們就放手讓他自己走自己摔,一開始我婆婆超看不過去,不准我們讓他摔倒,一直不斷的唸說牙齒會摔斷膝蓋會受傷之類的。可是,如果他不知道什麼是[摔倒],又怎樣知道該如何小心呢?

在教導嘎B的過程中也是,他很早就知道什麼東西是燙燙的不要碰,因為某次我拿他的手去輕碰絕對很燙可是又不會燙傷手的電鍋蓋。大B的哥哥來家裡看我們都沒有許多幼兒防護安全措施時也很不解,因為我們在嘎B學走路的時候就不斷的拿他的手去碰尖尖的桌角說[很痛],拿他的手去放在門邊用不至於讓他痛可是會讓他驚覺危險的力道關門,告訴他手放在這裡會夾到,抽屜也是,在樓梯上玩耍,我就故意往下坐兩階,等他不小心滾下來,讓他有[掉],[心跳漏一拍]的感覺再接住,甚至上次還讓他從洗手臺上掉下來,我這麼做無非是讓他知道後果,事後妳只要好好的解釋一次前因後果,他一定馬上記住,比起每天不停大吼同樣的事情然後悲劇還是發生有效一百倍。

當然,讓小孩知道後果的先決條件是大人自己要準備好,例如枕頭要先鋪好,手要準備好接掉下來的小孩,讓他在大人能保護的範圍下知道最大的後果,而不是在任何不小心的情況下讓小孩受傷。心理建設也要做好,想好最壞的情況是怎樣,自己能不能接受,想通之後就放手一搏,做最好的準備,抱最壞的打算,妳就會發現其實小孩並不像我們想的什麼都不懂。

照顧小孩隨時都要接受這種挑戰。最近一次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帶他去超市買菜,嘎B已經不喜歡坐推車,時不時要下來跑跑走走的,可是超市裡除了人來人往,比較讓我害怕的是購物車,那麼大台要是撞到了該怎麼辦,尤其走到路口都沒在看的。一開始我們不停的拉著他,[不要跑!][小心!],可是這年紀的小孩哪裡肯乖乖聽話,我觀察了一下,發現雖然超市的人買菜的買菜講話的講話,可是眼睛對於附近亂竄的小東西還是會注意,就像開車的時候你眼角會稍微注意路旁沒有繩子綁著的小狗會不會衝出來一樣,於是我就放手了,心想:最壞的情況就是他從走道衝出去然後被購物車撞到,可能會飛出去瘀青大哭,可是從此以後他或許就會小心了,那麼我願意冒這個險。結果一看,小孩雖然跑來跑去,可是他自己卻會拿捏在人群之中閃躲的速度和技巧,也並沒有人真的一腳把嘎B踹出去,大家看到小小孩都會停一下看一下,想想除非他以後都不去人多的地方,不然這也是訓練他在人群之中走路的默契。

我婆婆和我媽一開始無法接受我們就這樣放手小孩受傷,可是事實證明,嘎B跌跌撞撞的長大過程中,真正受傷的次數大概5隻手指頭都可以數得出來,因為他真的懂。

當然,小孩懂了不代表大人就可以放手蹺腳喝咖啡,不小心受傷還是難免,那就只能當作一次更震撼的教育,安撫之餘再次重覆:[你看,如果經過這個不小心,就會這樣受傷,會痛,下次要小心一點呀。]如果可以,請忍一下,讓受傷的小孩自己跑過來討安慰,而不是爸媽衝上前去,因為他們在受傷的同時,內心會暗自分析這樣的程度是否要討抱還是算了繼續玩,爸媽急忙的救駕反而會使大人的情緒干擾了小孩的思考和判斷力,更不用說跑去拍地板說[地板壞壞]的負面影響。

如果小孩逐漸習慣這種教法,出門之後在教他走在人群中/行人道上/停車場時便會容易得多。

不過話雖如此,對於這種疼痛的教育他很快就學會,可是對於不痛不癢的東西(例如教吃飯,教收玩具)我還找不到方法,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ycemilysa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