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B最近在玩一款非常兒童不宜的遊戲叫作GTA,裡頭是一個幾乎沒有法治的社會,為非作歹都可以,跑給警察車追也是其中的樂趣之一。這遊戲一推出就大賣。除了很紅之外,大B玩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們身邊的友人不約而同的都買了這款遊戲,你知道的,和朋友一起連線玩,歡樂加倍。
他都30好幾了是不是限制級的遊戲根本不在我的考量內,我在乎的只有 1)我在跟他講話的時候他必須要聽進去,隨時還會考他,不能multi-tasking的話不如不要玩 2)不能玩不能隨便停止的遊戲,像某些遊戲一旦組團進入戰鬥模式就一定得大家聯手把這關過了才能離開,不太適合我們這種家有幼兒隨時要暫停手邊事的人。
但因為這遊戲裡可以衝撞路人,持槍搶銀行,電腦角色還會罵髒話,所以在他入手沒多久,我就開始限定他只能在小孩去睡的時候玩,但這種電動狂一旦迷上什麼遊戲,白天要他完全不碰是不可能的,所以小孩在場的時候他就不接任務,頂多在路上跑,或是開車去賣東西,至少我都沒有聽到任何的槍聲和髒話聲。
當電動狂之妻這麼多年,我也經歷過他玩不同類型遊戲的階段,比起來我當然還是比較喜歡他玩不那麼暴力的遊戲,於是我在Facebook上留了[比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那種開著電腦放著角色去挖礦種田來賺錢賺經驗值的遊戲,至少小孩看了不會說:爸爸開車小心!]的心得。而我很天真的認為我大多數的朋友們都還在玩心很重的階段所以只會會心一笑,新認識的媽媽多半很年輕老公也很年輕(所以在家裡幾乎都會玩電動)所以對這種感想不是身有同感不然就是不與置評,結果這群朋友嘻嘻哈哈的玩笑話引來了一位媽媽的[忍不住恕我多嘴]的發言,簡單來說就是 她非常反對這款遊戲,小孩如果玩了之後會對亂象見怪不怪,長大會不會尋求更刺激的來滿足自己,爸爸要玩電動為什麼不去爬山,她不明白為何這款遊戲可以賣這麼好,這些人是瘋了嗎?腦子在想什麼?
喔喔,引來道德魔人了!
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我可以明白這個媽媽(以下簡稱媽媽A) 為何[忍不住]發言,因為加上朋友們的玩笑話整個看起來我們家錯得離譜,我馬上回了一篇留言解釋這是玩笑話,而且我家並沒有開放到爸爸跟兒子一起玩GTA的程度,爸爸沒有接任務,只在路上跑云云。可是下面我說,每個人有宣泄壓力的方法,不是每個人都能靠彈鋼琴,看書,慢跑或是聽音樂來平衡,就像男人也不明白為何整櫃子的衣服鞋子了女人還要不停的買,因為購物也是發洩的一種啊!爸爸玩GTA只是聽起來有點政治不正確而已。
接著我說我不反對大人保有一部分自己的生活,不然平常跟小孩泡在一起都已經整天說小孩話做小孩事了,不做一些大人-ONLY的事情很難平衡。
媽媽A私底下寫了封信給我說她當時留言真的有點忍不住,覺得這樣實在太錯了,而我也禮貌性的回她說沒關係,我的單身友人的玩笑話難免會讓媽媽們皺眉頭。比較奇怪的是她下面貼了一些很嚴肅的影片,一些有關婚姻真諦的東西,我看了幾分鐘就關掉了,不懂也不想去猜她寄給我看的用意是什麼。
*****
因為有了小孩所以看到教養文章會習慣性讀一下,最近覺得應該開始教導嘎B正確的理解情緒的概念,之前讀到的幾篇都說2歲可被視為人生的第一個青春期,因為所有的感官還有情緒大爆炸,而小孩年紀太小了時常無法理解為何自己會生氣,難過等等,做父母的不要一味阻止小孩生氣或是哭泣,適當的發洩是很重要的,太壓抑情緒會影響人格。父母可以這樣做:跟孩子說:你是不是因為OO而生氣?來,如果你真的很生氣,你可以做XX,等你氣消了我們再來談。那個XX指的是一些父母可以接受的行為,例如跺腳,拍枕頭之類的。但因為我只想得到文中說的跺腳拍枕頭,自己多想了一個[拍球],但畢竟書上說的跟實質上的操作應該是有一段差距,想知道那些認同這款理論的媽媽們有無什麼好建議,所以上媽媽團去發問。
這個媽媽團的力量還蠻大的,幾乎問什麼都會有人給你答案,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突然有一個媽媽(以下簡稱媽媽B) 用[你做錯了!]的口氣貼了一大篇文,說發洩情緒是不好的,就算對心理也不好,她說如果小孩從小生氣就要發洩,那長大之後是不是要尋求更爆裂的發洩方式?我只記得她建議了幾點:1) 耐心的描述小孩現在的情緒,小孩只要覺得別人理解他自然就會氣消。 2)轉移注意力 ...後面幾點我忘記了。但她文末還說,叫我去Google self-regulation 應該會出現許多有幫助的文章,如果還是無法解決小孩的問題,要尋求輔導老師,不然的話可能要考慮轉學。
輔導老師..?轉學...? 有這麼嚴重嗎?誰家的兩歲兒是乖巧柔順的煩請跳出來說明一下是不是我哪裡miss掉了什麼?
除了吃驚之外我並不同意她的觀點,我反而覺得適當的發洩比較健康啊!雖然說這個社會崇尚人要有品德要良善要[好],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從生理自心理完全都散發出紅通通健康顏色及正派思想,有更多人需要某一些黑暗的壞習慣來平衡在社會這個檯面上所需要表現出來的樣子,更不用說日常生活中無可避免的鳥事及衰人,難道這些烏烟瘴氣的情緒只要[別人理解妳的情緒],[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就會使人平復心情?只要沒有傷害別人,是誰有資格說哪些行為不屬於正當的發洩方法?吃進去的營養食物都會有部份變成屎拉出來了,吸進身體的鳥氣難道不用吐出來?這樣對心理不健康?說反了吧?
而且,大人們可以用喝酒會打電動會慢跑會唱歌會找朋友吐心事來發洩情緒,可是難道小孩可以嗎?那,如果我們在教小孩正視自己的情緒的同時,是不是應該要順便教導他適合他這個年紀應該有的發洩方式,例如拍球或是畫畫?小孩在2歲時第一次發現自己有那麼多的情緒不知該如何處理,而大人不但不教小孩他們做得到的發洩方式,反而還覺得發洩[不好],這樣對健康哪裡好我真的看不出來。
而我所問的其實是針對實際操作方面的問題,教養書和文章大家都在看,但當真的有小孩之後相信不少人會覺得怎麼跟書上講的不同,操作起來也有段差距,難免還是有很多疑問。這種[跪下來牽著孩子的手四目交接的講道理然後小孩就明白事理]的理論畢竟是理想化的,我自己就讀過不少,如果可以這麼順利的話我幹嘛問?
總之我反駁了媽媽B的看法,說我覺得適當的發洩反而對心理比較好。但當時討伐我家爸爸玩GTA的道德魔人媽媽A突然說話了,她說她同意媽媽B,說小孩應該是明白事理的,她也覺得發洩情緒是不好的行為,小時候習慣發洩,長大勢必改不過來。
目前到這裡為止我雖不同意但歡迎留下不一樣的聲音。
某一位媽媽(媽媽C) 說她其實覺得自己的情緒管理很糟糕,但自從上了一堂付費的EQ管理課程之後回家都在對孩子默默練習,她覺得蠻好的。
接著道德魔人媽媽A 馬上說:我聽過那堂課,Emily我覺得妳應該去上一下。
我頓時覺得非常刺耳,並且很小人的認為這個道德魔人留言的目的是刻意來針對我的。(必須承認我的第一反應是:馬的,像妳這麼壓抑的人才需要去上情緒管理咧)
我說的[讓小孩適當發洩情緒]的這個理論還是在教養書上看到,並非我自己掰的,妳如果不能針對我的問題[有哪些發洩的行為是各位媽媽比較允許的]給我有建設性的答案,在這個時間點指名道姓叫我去上EQ管理課程是怎樣?
我雖然胸無大志,但不是一個以小孩為天,世界完全繞著小孩轉的人,我信的是[孩子來這個世界是來跟著我一起生活的]這派,他可以看到我當媽媽的一面,也可以看到我當愛美麗的一面,可以看到我堅強的一面,但當我軟弱的時候我也不怕讓他看到我掉眼淚,我累我就說累,我開心我就說我開心,小孩的人生功課之一就是要來習慣父母的。而媽媽這個角色我可以這樣正大光明的表現出我的喜怒哀樂和喜好最大的自信是因為我和大B都來自於健全的家庭,並且對於我們兩個組成的家庭非常有信心,雖然生活上難免有一些些壞習慣但都是知道分寸的人。或許我家的風格跟道德魔人理想中每個家庭[應該要充滿著善與美與榜樣及模範]截然不同,我走的是[真]的路線,我喜歡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還是保有一部分的自己,這樣聚在一起還是可以獲得最多的自由,別人可以不認同,可是叫我去改進一下豈不是很無禮嗎?
人都會選擇吸收自己想要的想聽的想看的資訊,當盲目的抓住所有飄過眼前的知識並且當作保命符其實等於無知,因為妳如果靜下來想想會發現每種觀念正反兩種聲音的數量好像各佔一半,如果不能加以過濾或選擇,甚至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其實相信自己的直覺才是最準的,這就是所謂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或許很不巧的,她是理想派,我是實際派,明白並且接受每個人有選擇和不認同的自由,這不是我們經歷這麼多,長這麼大所應該要帶來的視野嗎?
想必在她的印象裡,我家以後應該會是社會亂惡的根源:媽媽竟然放縱爸爸打暴力遊戲,還允許2歲兒觀看(我說了並不是這樣的!),媽媽還贊成小孩發洩情緒,還說這樣有益身心健康(撇掉教養書不談,本人還是心理學系畢業的),對於老公私下會看A片竟然不覺得這是道德低落(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靜下來想想,她是什麼東西,我何必要跟一個不相干的人解釋那麼多?
昨天澎湃了一下,其實也不到發怒的程度,筆戰也只是浪費我的時間,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立即就刪了那篇發問,並且很瀟灑的將這個道德魔人媽媽A從我的好友名單刪除,一點也不會不好意思。
關掉電腦,回到大B和嘎B的身邊,覺得我們可以當一家人真好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