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莫琳.道 Maureen Dowd
中譯/奚修君(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要男人幹嘛》
談到男人女人,重點總在誰來掌控。
這真的會讓女生忍不住要對新聞雜誌罵髒話。
《新聞週刊》(Newsweek)在一九八六年發表大驚小怪的文章,距今已經十六年,報導中指出,四十歲的婦女,結婚的機率比被恐怖分子殺害的機率還低。《時代》雜誌也描述了新的反嬰兒潮,太專注發展事業的婦女發現,她們也扼殺了自己的生育能力。
雖然有很多人說,現代的四十歲就像以前的三十歲,現在的五十歲就像以前的四十歲,結果發現,這種說法並不適用於生殖器官。
現代醫學可以讓女人的外表保持美艷無比,但是內在還是以相同的速度老化,簡直就像女性版的《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na Gray)。
女性主義從火燒胸罩、避孕藥丸,以及中性服裝的浪潮中綻放已經過了四十年,魚與熊掌兼得的理想已經是可笑的陳腔濫調。往高位爬的女性還是想嫁給地位更高的男人。往高位爬的男性還是想娶地位比較低的女人。往反方向發展的兩性,導致一大群的職業婦女錯過了結婚生子的機會。
經濟學家席微亞‧安‧休列特(Sylvia Ann Hewlett),二○○二年寫過一本書叫做《創造人生:職業婦女與生兒育女的追尋》(Creating a Life: Professional Women and the Quest for Children),她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三十五歲的職業婦女有55%沒有小孩。未生育的四十到四十四歲婦女,二十年來增加了一倍。而且她表示,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高階主管,49%的女性沒有小孩,但男性卻只有10%。
休列特還進一步估計,男性具有一項不公平的優勢。她說:「如今,經驗法則似乎顯示,女人越成功,越不可能找到丈夫生小孩。但是對男性而言,情況卻是相反。」
電視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曾討論過這項研究,主持人萊斯莉‧史塔爾(Lesley Stahl)訪問兩名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年輕女性。兩人都同意,雖然她們正處於最適合成家的年齡,卻不容易找到適合的對象。男人顯然很早就學會怎麼樣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不受成功女性的威脅。
節目中兩位女性都表示,她們會向約會對象隱瞞自己是哈佛畢業生,因為這等於是自尋死路。「就像投下原子彈,」她們說。「妳只要一說哈佛商學院……談話就到此為止了。」安妮‧瓦坦妮安(Ani Vartanian)說:「但只要男生說:『喔,我唸的是哈佛商學院。』所有的女生卻全都被吸引。」
《華盛頓郵報》(Wahsington Post)在二○○三年報導,單身、從事專業工作的非裔美籍女性,決定自行領養子女的人數創下新高。在華府地區,黑人女性往往比同年齡的男性教育程度高、經濟能力好。但這個族群的女性表示,這種獨立和成功嚇跑了很多非裔男性,讓她們很難找到對象。
但有一些較新的調查,包括交友網站Match.com所公佈的報告指出,我們似乎有希望看到男性接受由女人來當經濟支柱的情況。這是不是因為,男人擔心自己遺傳上的劣勢,而企圖擷取女性資源來提高自己的存活機率呢?
休列特女士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二○○五年的美國職場比以前更加陽剛。「現在想要兼顧家庭與事業,甚至比十年前還困難。」她告訴我:「這股風潮不斷蔓延,許多國家的高教育程度女性,越來越多人沒有選擇的餘地,因而必須延後尋找配偶以及生兒育女。無論是義大利、俄羅斯或美國,都是一樣的情況。」
很多女人一直都害怕自己成就越高,就越必須犧牲。她們擔心男性還是一樣會對「有挑戰性」的女人避之不及,因為男人有返祖性的慾望,想成為兩人關係中較強勢的一方。
「談到男人女人,重點總在誰來掌控,不是嗎?」我認識的一名男性,談起他不歡而散的離婚時這麼說。
或者,就像我的朋友克萊格‧畢爾寇說的:「內心深處,在男人的虛張聲勢與陽剛氣概之下,他們其實很害怕承認自己想要的不過是一位聰明、自信、可靠的女人做為終身伴侶,好讓他們在四十歲以前無條件的全心對待對方。」
就像電影《發暈》(Moonstuck)中,雪兒(Cher)打了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一巴掌說:男人,振作一點吧。
男人一定要追求地位較低的女人,這種男性邏輯被粉碎了:一開始非常仰慕你的女人,一旦瞭解你之後,就不會永遠仰慕你了。在職場上職位不高的女人,並不代表她們談起戀愛會比較好搞,更有甚者,她們甚至更難搞。她們把所有競爭和批評的能量,都留到晚上回家後發洩在男友身上。
我認識一個男人抱怨女人就像能量場,你讓她們一寸,她們就越僭越一尺。
但是男人的能量場更強大。真希望他們打消統治世界的愚蠢慾望,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美好。看看西藏,看看梵諦岡,看看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現在,來看看侏儒黑猩猩。
侏儒黑猩猩住在剛果的赤道雨林,而且過著極端快樂的生活。
為什麼呢?因為在侏儒黑猩猩的社會,是由母猩猩當家的。但統治的方式很鬆散,所以很類似兩性共治,或者兩性平等的狀況。
「侏儒黑猩猩不像其他品種的黑猩猩那樣,沉迷於權力與地位,反而比較享受性愛。」《紐約時報》相當優秀的生物研究記者娜塔麗‧安吉爾這麼寫到。「侏儒黑猩猩利用性來安撫、增進感情、打鬥後和好、舒緩緊張情勢、強化聯盟……人類通常會等吃過大餐後才上床,但是侏儒黑猩猩則是反過來先做愛。」
她非常佩服母侏儒黑猩猩彼此間的姊妹情誼,並表示這種動物「就像性愛的奧林帕斯山,不分男女老少,就是成天性交、撫觸、做愛、磨蹭。大部分的性行為與繁殖後代無關,而是侏儒黑猩猩藉以維繫團體生活的倫理準則。性就是牠們的治療良方、社交潤滑劑和爭吵後的安慰,一種表達感情的方法,而且常常草草了事地有點馬虎。」
雄性只要瞭解所能得到的回報,往往都樂於放棄一點點的統治慾:那些企圖性超強的母黑猩猩,一整天忙著統治叢林之後,正處於享受性愛的絕佳狀態,而不會吝惜付出。在侏儒黑猩猩的世界裡,沒有兩性戰爭,也沒有生育率下降。
《華盛頓郵報》在二○○五年也有一篇母系社會的報導,雖不鹹濕但卻一樣大家歡喜。成員是大約三十幾名肯亞婦女,該社群的創辦者則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女性,她們因為被強暴而遭丈夫拋棄。
這個全都是女人的社群相當興盛,婦女經營文化中心和野營地,專門接待到附近山布魯國家保育區遊玩的觀光客。同一部落的男人受到刺激,也開辦了一個男人村,並試圖建立文化和觀光中心,但是卻不成功,很快就關門大吉。
嫉妒的男人以暴力威脅女人村的領袖蕾貝卡‧洛洛索里(Rebecca Lolosoli)。破敗的男人村村長薩巴申‧雷辛尼(Sebastian Lesinik)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愛蜜麗‧韋克斯(Emily Wax):「男人是頭,女人是頸。姑且這麼說吧,男人怎麼可以聽脖子的意見呢。」但等到男人兵敗如山倒,甚至找不到老婆,雷辛尼態度便軟化了,他承認:「也許我們該聽脖子的話,也許該聽那麼一點點。」
男人不想事業與家庭兼得,但女人卻想
基於個人利益,在《紐約時報》專欄呼籲男性別害怕事業有成的女性之後,我被將近六百封電子郵件淹沒,奉勸我不要把男人一概而論,還有別讓人對圓桌天才協會(MENSA)4裡的美女產生過度幻想。畢竟,就像小說家D.H.勞倫斯(D. H. Lawrence)所寫的,90%的性都發生在腦袋裡,腦袋是最重要的性器官。
(我還收到一封很棒的電子郵件,寄件人在兩性間的戰爭中只是個旁觀者,她的署名是:「瑪麗‧艾倫,六十歲,只剩一顆腎臟、積極但不後悔、粗暴但開心、熱愛騎馬而且在西南部找到真愛的女同志。」)
還有女性讀者寫給我,說她們很擔心男人私底下在進行某種邪惡的完美嬌妻計畫,要除掉上層領導女性,不跟她們交配,以免她們的基因傳給女兒。
但絕大多數來信的都是男人,辯解自己的信心並非脆弱到禁不起挑戰。「這幾個月」多倫多的阮永孝來信說:「我悶悶不樂地在家裡想,這世界真的有智商比體溫高的女人嗎。只要有女生不把自己的腦袋當成裝飾品,只要能認識她,要我做什麼都願意!」芝加哥的凱文‧強森(Kevin Johnson)寫給我說:「能讓我敬佩的五體投地的女人,更有可能讓我覺得值得愛上她。」
懷特‧沙利斯伯利(Wright Salisbury)冷冷地說:「我要讚美聰明的女人:結婚後不久,我老婆便痛哭流涕地對我坦白她的智商高達一七八,比我還高了四十五分,她是大學班上畢業致詞的代表,還是全美優秀大學畢業生組織的會員。我很震驚,但絕不考慮離婚。
和這樣的人生活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補償:第一、我們的小孩比別人聰明很多。第二、我老婆記人名、記我們去過的地名,或學外語都跟我得感冒一樣容易。男人啊,千萬別害怕自己喜歡上的那個可愛天才。」
我還收到很多電子郵件,痛批職業婦女太過物慾、太挑剔、太自我。「她們只想找很帥,或者帥得不得了、社交手腕高超、有錢的男人。」麥克寫道:「她們才不想理笨蛋。」住在猶他州糖屋的卓波金寫道:「成功的男人要什麼?通常還不就是外表美麗的女人,而且要親切。」史蒂芬‧葛林菲(Steven Greenfield)也同意:「我發現大多數成功的女性往往不太尊重錢賺的比她們少的男人。
我常常因為這些女人而覺得自己只是履歷上的加總數字罷了,而且在她們眼裡看來,這數字實在少的可憐。」
安東尼‧桑帖利(Anthony Santelli)則酸了一下年近四十的職業婦女:「除了年老色衰,她們既沒長智慧還比以年輕時更挑……以前被她們拒絕的男人,現在都開心地娶了比較不挑的女人。
更糟的是,這些男人有很多後來都事業有成,現在也達到了當初那些女人的標準,只是為時晚矣。」住在科羅拉多柯林堡的派崔克‧派翠吉(Patrick Partridge)對這些性別亂象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開玩笑地說:「男人本能地知道專心發展事業的女人,不會全心對待他們。」
雷‧路易士(Ray Lewis)承認聰明的女人很有魅力:「我有時候卻覺得和她們相處很累。」他透露自己曾經和聰明的女人分手,因為「我擔心她不會像我照顧她那樣地照顧我。」
就像老掉牙俗諺說的,感情裡總有一方是草坪,一方是專門照顧草坪的園丁。就情感上來說,男人寧可被灌溉,也不願拿水管滋潤對方。
亞當‧羅傑斯(Adam Rogers)曾有兩段不愉快的婚姻,妻子都是事業心強、較不戀家的女人。他尖刻地說:「我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家庭生活變成可悲的美國企業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真他媽的聰明,每個人都不做事,也不管別人死活……這些人生越少小孩越好!」
我的好哥兒們亞瑟‧蓋爾(Arthur Gelb)曾經寫過作家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的傳記,也是《紐約時報》前任執行編輯,他的妻子正是事業傑出的作家芭芭拉‧蓋爾(Barbara Gelb)。他後來寫信告訴我:「沒有什麼比得上跟聰明的女人過招更讓人興奮的了,她們不但能堅守陣地,還絕對不讓對手佔便宜。
女人越是聰明、堅強、不屈不撓,贏得她們芳心的快感也越大。我二十幾歲年輕的時候,總想不通為什麼有些智慧過人、事業成功的同性朋友,遇到這類女人卻避之不及。他們似乎很害怕自己老是得提心吊膽,不斷地在敏捷的應答中做出詼諧的反應。
有個好朋友曾經坦白告訴我,太強的女人會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問他,他和聰明詼諧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可以邊喝酒、邊輕鬆應付尖銳俏皮的對話。他坦白說自己也搞不懂。」
我的好朋友保羅‧柯斯特羅(Paul Costello)的話可做為總結。他是史丹福醫學院的宣傳主任,和我出色的女性友人記者麗塔‧賓米許(Rita Beamish)婚姻美滿。「雖然男人口口聲聲說自己贊成也支持兩性平等,但是平等要男人付出的代價,卻讓他們想逃避現實。」
他寫道:「承認吧,男人基本上是很懶的。這點深植在我們的DNA裡頭。說穿了是什麼?男人不想事業與家庭兼得,但是女人卻想。」
其實女人並不想變成男人
但也許女人也不想家庭與事業兼得。
畢竟,現代的婦女歷史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
女人要求平等。
女生只想玩樂。
女士渴望悠哉地過日子。
四十年來的努力已經讓女人精疲力竭。當有氧電視台(Oxygen Network)於二○○○年開播的時候,頻道上充滿了為女人爭權、趾高氣昂、希拉蕊‧柯林頓式的節目,但是卻沒有觀眾要看。女人應付自己各項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根本沒時間收看亢奮的女性主義電視台。「女生們,加油吧!」已經變成了「女生們,你們躺下歇會兒吧。」
女人寧可收看可以逃避現實的節目,比如生活時光頻道(Lifetime)為女性安排的所謂「小妞冒險」電影。女人也愛看有催眠效果、公式化的《法網豪情》(Law & Order)不停地重播,另外還有類似TNT頻道,由凱拉‧賽吉薇克(Kyra Sedgwick)飾演性感洛城副警長的影集《結案高手》(The Closer)。
賴在沙發上,你就能看到這些美麗、幹勁十足、沒有私生活的警察和律師美女團狠狠地教訓男人。「如果我喜歡別人叫我賤人。」影集中的賽吉薇克告訴蠻橫的同事說:「那我就不會離婚了。」
有氧電視網的創辦人之一潔若汀‧萊博恩(Geraldine Laybourne),對《紐約時報》的電視評論家亞歷珊卓拉‧史坦利(Alessandra Stanley)承認:「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以為婦女真的需要我們幫助。但焦點團體(Focus groups)的市調顯示,女人並不可憐。她們只想被娛樂。」
有氧電視網後來換檔播出《戰士公主西娜》(Xena: Warrior Princess)、《凱特與艾利》(Kate & Allie)、《希碧兒》(Cybill),以及情境喜劇《乖乖女要堅持》(Good Girls Don`t),情節描述離開家鄉明尼蘇達,並在洛城一起租公寓的兩名年輕女孩,可憐且不甚可觀的性生活。不過,有氧電視網似乎有點矯枉過正了些。
史坦利在報導中指出《乖乖女要堅持》收視率再創新低,並寫道這齣影集的播出代表了一個關鍵時刻:「在電視上扮演愚蠢的賤貨並無不可。」
希拉蕊‧柯林頓、萊絲、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d)、南西‧葛蕾絲(Nancy Grace)和歐普拉(Oprah)仍然是堅定的行動派。
但是很多女人的所作所為,卻是女性主義塔羅牌沒料到的:什麼也不做、發揚時髦淑女風、沉迷於舊式風格的洋裝和女性主義之前的嬌弱行為。
在八○年代末期,我替《Mademoiselle》雜誌撰寫有關職場的專欄,為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提供一些在大公司裡出人頭地的建議。我所回答的問題包括:「怎麼結束辦公室戀情?」「主管的婚外情我應該管閒事嗎?」「在辦公室裡可以透露多少的私生活細節?」以及「如何打敗辦公室裡狡猾如蛇的同事?」(必須具備豐富的爬蟲類知識。)
才不過十年光景,很多二十出頭的女人卻開始對進大公司追求升遷失去了興趣。《柯夢波丹》雜誌點出了「以家庭主婦為目標的新一代女性」,很多女生一心只想跳出公司的升遷管道,搖著屁股踏上紅毯。
在投資銀行工作幾個月之後,二十三歲的艾瑞卡有了新的目標。她告訴《柯夢波丹》:「我要嫁給坐在離我兩個位置的那個合夥人帥哥,然後當他的全職家庭主婦。」
《柯夢波丹》轉載了紐約市場調查公司「青春情報」(Youth Intelligence)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三千名已婚或未婚的年輕女性,有68%表示:「如果情況許可,她們會辭掉工作。」《柯夢波丹》自行針對八百名婦女所做的調查,結果一樣驚人:接受訪問的女性,每三名就有兩人寧可「在家休息也不願上班追求升遷」。
「為什麼訂購床單和杯碟,會比在三十歲之前坐上副總職位還吸引人呢?」《柯夢波丹》猜測:「可能是因為很少有職業婦女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階職銜。工作畢竟只是工作,工作並不像別人以前告訴我們的那樣風光。」
就像《柯夢波丹》的編輯凱特‧懷特(Kate White)在二○○五年夏天告訴我的:「女人現在想要更多自由。她們不想聽命於主管,她們或許也想當媽媽。她們不想賣命工作。嬰兒潮那一代的人讓賣命工作顯得並不有趣。」
從前逃避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如今卻恨不得當全職媽咪。假如連二十幾歲的女人對工作都充滿厭倦,想想四十歲的女人又是如何過日子。
也許女性還沒進化到願意讓自己的工作壽命和男人一樣長。或者女人不想當迷你版的男人,成為依循體制管道的公司員工。也許女人寧可為自己工作,而不願捕捉那遙不可及的總經理頭銜。
或者女人只是比較重視和朋友親人相處的時間,而不願把時間花在辦公室的鬥爭上頭。五年前,我們經常聽到位高權重的女人幻想自己也可以有個好妻子,幫她們買菜、煮飯、接送小孩,好讓她們能專心衝刺事業。現在,她們的幻想則復古多了:她們自己就想成為那個妻子。
我認識的很多女性,從前曾經非常嫌惡母親那一輩的生活方式,但現在卻不認為那樣的生活太過乏味或放縱。現在她們總會帶著渴望回首從前。打橋牌、打網球、和手帕交一起吃中飯、參加雞尾酒會、帶孩子到海灘的別墅過暑假、在老公回家之前先把搖酒杯冷凍好,這種生活豈不愜意?
就像《慾望城市》裡飾演夏綠蒂的克里絲汀‧戴維斯(Kristin Davis)尋覓理想伴侶多年後,對著姊妹淘說的:「我很抱歉。可是我從十五歲就開始約會了,我好累。真命天子到底在哪裡?」她推論女人之所以喜歡消防隊員,是因為她們真的想被人拯救。
另一個主角莎拉‧潔西卡‧派克則以旁白的聲音評論道:「出現了。三十多歲的獨立女性絕不允許自己去想這句話,更別提說出口了。」
女人不再想成為她們想嫁的男人,就像女權主義者葛洛麗亞‧史坦能曾經說過的。
紐約時報》的麗莎‧貝爾金(Lisa Belkin)在二○○三年寫過一篇報導,描述在星巴克咖啡店出沒、拒絕職場的新一代媽咪:「有沒有看到那些喝著咖啡,看著小寶貝玩耍的媽媽們?要是略過不看她們穿的萊卡運動服和可上網的手機,這場景可以非常的五○年代,但事實上這咖啡要貴得多,而且這些媽咪個個都有MBA的學歷。」
「我們已經太習慣這樣的景象,以致於忽略了不該出現這種情形的事實。女人,尤其是受過教育的專業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功成名就。一旦阻礙去除了,一旦競爭的立足點是相同的,她們應該邁開大步跨進未來,並且理直氣壯地擁有半個世界,或者至少得到她們應得的那一份。
女權運動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取得平等的權力,賺一樣多的錢,在商業、政治及法律等男性領域爬上顛峰。女人應該治理這個世界。」
貝爾金訪問了八位住在亞特蘭大的普林斯頓校友,她們脫下了權力的套裝,決定不征服全世界:她們想留在家裡相夫教子,賦予工作與成功新的定義。
「為人母可以提供一個逃遁的閥門,這點和為人父不同。」莎拉‧麥克阿瑟‧安斯巴利(Sarah McArthur Amsbary)告訴貝爾金:「生兒育女提供了一個優雅而且方便的出口。」
被問到為什麼女人不想統治世界時,安斯巴利回答:「從某個方面來說,我們確實統治著這個世界。」
但情勢卻每下愈況。有個住在洛杉磯的經紀人,最近參加了一個戲劇學習班,成員大多是家庭主婦,主持人的開場白是:「好了,現在讓我們輪流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丈夫是做什麼工作的。」
甚至連女權運動的圖騰,未標示婚姻狀況的「女士」(Ms.)頭銜也失去了意義,因為現在「太太」(Mrs.)稱號大鳴大放,每個人都想凸顯自己的已婚狀況。
在這個女人要不是離婚就是找不到對象的世界裡,「太太」已經成了攫取已婚名號的地位象徵。
女士的稱號本來是要淡化婦女的婚姻狀況,好讓大眾不會以女人已婚與否來評斷她們。但是現在大多數年輕的新婚女子都想冠上夫姓,向別人炫耀「太太」的別號,一個宣告自己屬於這個男人的標籤。以亮片或珠子繡有太太字眼的T恤,現在是當紅的結婚禮物。還有頗受歡迎的訂做T恤服務,滿足妳成為男友老婆、或任何名人老婆的夢想。
洛杉磯時髦的基森名店(Kitson`s)專門販售滿足幻想的「戴普太太」、「彼特太太」、「廷柏雷克太太」、「克魯尼太太」的T恤,還有專為住在比佛利山莊、南灘和馬里布的慾望師奶設計的「家庭主婦化妝包」。
布萊德‧彼特與珍妮佛‧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鬧離婚的時候,基森名店還賣了一件T恤,連《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的女主角伊娃‧隆格莉亞(Eva Longoria)都買來穿,上面印著:小布,我想替你生孩子(我也差點忍不住想訂兩件T恤,一件印著:強‧史都華[Jon Stewart]太太,另一件印著:我背著史都華和文斯‧范恩[Vince Vaughn]偷情。)
哈佛的經濟學教授克勞蒂雅‧高汀(Claudia Goldin)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一九八○年入學的哈佛女學生,有44%保留自己的姓氏,而一九九○年入學的哈佛女學生卻只有32%。一九九○年,23%大學畢業的婦女在婚後保留自己的姓氏,十年後這個數字卻降到17%。
《時代》雜誌曾報導二○○五年春季,結婚網站Knot進行了一份非正式的民調,也佐證了高汀的調查:81%的受訪者冠上了配偶的姓氏,比二○○○年的71%還高。用連字號將雙方的姓氏並陳的人也從21%降到了8%。
「這是回歸浪漫愛情,渴望維繫婚姻。」高汀告訴記者,並補充說明年輕女性認為若保有自己的本姓,等於是和惹人厭的老派女性主義者站在同一陣營,而這可能會嚇跑丈夫。
這位教授一九七九年結婚後保留了自己的本姓,但是她擔任律師的姪女結婚時卻冠了夫姓,因此導致她展開這項研究。「她覺得她這一代的女人,做法不必和我這一代一樣,因為我們已經改變了狀況。」高汀告訴《時代》雜誌。
很多女人如今將家庭生活當成「舒適的集中營」,就像貝蒂‧芙里妲(Betty Friedan)在《女性迷思》(The Feminine Mystique)這本書裡寫的,女人在家庭裡喪失了身份認同,變成了「一群聽話又默默無聞的生物機器人」。
現在,女人想當聽話又默默無聞的生物機器人太太。她們夢想著被拯救,和男人調情、逛街購物、待在家裡和被呵護。她們購物時也遵循「完美嬌妻式」的風格,就像《紐約時報》曾經形容過的,購買成套的鞋子和淑女包包,以及五○年代的薄紗、蕾絲和波浪派對洋裝,就和刊載在《入時》(InStyle)雜誌上的一樣。
二○○四年出版的《母性慾望:談兒女、愛與內心生活》(Maternal Desire: On Children, Love, and the Inner Life)一書中,本身有三個孩子的臨床心理學家戴芬妮‧德馬妮菲(Daphne de Marneffe)卻反駁,待在家中相夫教子是塑造身份認同的過程,而非予以拋棄。
這股反芙里妲的風潮創造出一群家中不需要第二份薪水的上層中產階級媽咪,,以及二十一世紀一種讓人討厭的新文類,也就是伊麗莎白‧柯伯特(Elizabeth Kolbert)在《紐約客》裡所說的「不夠困擾的困擾」,探討一些驚天動地的芝麻綠豆小事,例如「如果丟下孩子上美容院去除毛,我該感到內疚嗎?」,還有「老公回家的時候,我該不該穿著束襪吊帶?」
「在家庭和事業當中做抉擇,到頭來只不過是有選擇的人才需要面對的問題。」柯伯特冷冷地說。
朱迪絲‧華納(Judith Warner)二○○五年出版了《完全瘋狂》(Perfect Madness)一書,剖析當代母職,羅絲‧富蘭克林(Ruth Franklin)在《新共和》雜誌的書評寫道:「《女性迷思》裡頭的女人,因為對自我的莫大懷疑而迷失:『我想要地位,我想要自尊,我想讓大家認為我做的事情很重要。』
但是吞噬華納書中母親的疑惑卻沒這麼沉重:『首先,大家會爭吵生日派對要請全班同學還是幾個好朋友就好。』有個媽媽說:『接著又要吵該在家裡辦,還是到提供套裝服務的餐廳辦。如果在家裡辦,要不要請魔術師、小丑、樂師、充氣城堡?……我感到好徬徨,不知怎麼做才對。』」
「從存在危機到充氣城堡,中間的隔閡不只四十年的歲月。」富蘭克林寫道:「這危機感並非來自母職,而是來自消費主義。」
凱特琳‧芙蘭納根(Caitlin Flanagan)二○○四年在《紐約客》撰文,挖苦似地指出:「我認識很多媽媽,如果有人把這些緊張說成是這些女人唯一在乎的事,那還真是客氣了。去年我參加洛杉磯一場幼稚園的募款餐會,我的雙胞胎兒子也念這所學校,這場舞會晚宴同時還舉辦拍賣,拍賣的物品則是由每個班級手工上漆的椅子,這項工作是一位家庭主婦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指導完成的。她雙頰緋紅的站在講台上,對這些拍賣家具感到無比的驕傲興奮,同時以熱情的語調形容椅子上的裝飾。
我另外兩個朋友遠遠的靠在柱子上看著她,手上舉著酒杯,臉上帶著嘲弄的乾笑:她們一個是律師,一個是電影製作人。我慢慢走向她們,就像高中的時候走向最酷的女生一樣。突然間我發自內心地想加入她們的行列:我的作品那陣子也正陸續出版。我們一起看著台上那個女人,想著她回歸家庭帶小孩所做的犧牲,想著她花了多少時間抓我們孩子的手浸到染料理,好讓他們把小手印在小小的木條板椅子上。『別浪費生命了。』我們其中有人說,我們都笑了,喝了更多的酒。接著我們轉過來背對著拍賣會場,開始討論起彼此的工作。」
那麼,我們到底是越活越回去,還是自廢武功?
珍‧芳達(Jane Fonda)、希拉蕊‧柯林頓和唐娜‧漢諾文(Donna Hanover),先後都必須公開面對名人丈夫泰德‧透納(Ted Turner)、比爾‧柯林頓和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偷情的事實,妮娜‧布雷(Nina Burleigh)因此在《紐約觀察家日報》(New York Observer)寫了一篇文章,表示看到這幾位女性在老公勾搭上「年輕聽話的女人」之後,想辦法重振事業或者修補自尊,著實讓人氣餒。「女性主義不該製造出心碎的中年婦女。」布雷說。
珍‧芳達、希拉蕊與唐娜這三個人,她問道:「為什麼沒有一個能把自己的怨氣和活力痛快地表現出來?」我讀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珍‧芳達和凱薩琳‧赫本的自傳時,也頗有同感。
我以前很喜歡史賓塞.屈賽和赫本主演的電影,現在卻覺得有些不忍足睹。這個身段柔軟的女演員,預言男女平等的溫暖世界即將到來,女人可以既聰明又瀟灑,既性感又風格特出,但她卻承認在自己和屈賽充滿浪漫的戀情中,卻逆來順受的有如踏腳墊。
「我們做他喜歡的事。」赫本在自傳《我》(Me)當中寫道:「我們過著他喜歡的生活。我努力改掉自己所有他不喜歡的特質。有些我自認為最好的優點,卻讓他覺得討厭。這些我都改了,盡可能把這些特點統統壓個粉碎。」
珍.芳達在書中寫到,男人多數是受到她堅強獨立的個性吸引,但後來卻會想辦法予以壓制。她飽受第一任丈夫羅傑‧華汀(Roger Vadim)的糟蹋,還必須花錢找女人對方才願意和她上床來個三人行。她後來也放棄電影事業陪伴在泰德‧透納身邊,因為透納不能忍受獨處,而且大有可能外遇偷腥。
連珍.芳達和華汀所生的女兒凡內莎要生產的時候,珍.芳達前去探望都引得透納勃然大怒。
珍.芳達曾邀請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凡內莎來幫她拍攝一段生活短片,目的是「探索生命中不同的主題」。凡內莎卻冷冷的回答:「妳何不找一隻變色龍,把牠放在電視螢幕上就算了。」
珍.芳達捫心自問:「也許我根本只是變成男人想要我變成的樣子:『性感小貓』、『活躍的異議分子』、『企業大亨手中挽著的貴婦妻子』……我難道只是一條變色龍,果真如此,為什麼一個看起來堅強的女人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如此徹底地失去自我?而我,真的已經失去自我了嗎?」
女人曾經犯下某些歷史的誤算,這點倒是不假。
我們一開始是完全依賴男人。然後,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靠模仿男人,便完全脫離他們而獨立。我們做男人的穿著打扮,穿上海軍藍的套裝、小而鬆垂的領帶和實穿的鞋子,衝鋒陷陣搶奪大辦公室和繁重的職務。
但一旦我們經歷所有,發現自己也可以拿到和男人一樣的地位和權力,卻又開始對男人的遊戲規則卻步不前。為什麼要當轉輪上的老鼠,忙著建立人脈、喝酒應酬、罹患心臟病,並且和辦公室裡的性感玩物偷情?
「我們不能複製男人,而且有誰會想複製男人呢?」娜塔麗‧安吉爾問道。
在以前那個年代,一直到希拉蕊‧柯林頓為止,得到地位和小孩最快速的捷徑就是透過有權有勢的丈夫。「不過現在,因為男人通常留不住太久,於是這個管道對女人來講就不太管用了。」安吉爾說。
妳大可振振有詞的說,女人並沒有走回頭路。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或是兩者的彈性結合,我們都在進步。只不過我們進步的方式比較難以捉摸也缺乏系統。我們可以等著被人拯救,或者選擇不要被救。我們可以做強勢的媽媽,或者次等的職場粉領族。
女人,安吉爾說,正走進新的階段。「母的靈長類動物有兩個目標。」她解釋:「她們想控制自身的繁殖,並控制取得資源的管道。」她表示總有一天,二十歲出頭的女性將可以定期冷凍卵子隨時備用,並完全擺脫生理的時限。
二○○五年七月,紐約大學的醫師宣佈,他們已經發展出成功冷凍未受精卵的技術,而且還有已出生的寶寶可以證明。還有新聞報導指出,越來越多身體健康的年輕婦女開始冷凍卵子,二○○五年提供卵子銀行服務的診所數量將倍增。
「這股趨勢有可能改寫年輕人的生活,說服女人進一步延遲婚姻與生育。」《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報導。「女人的生育能力在二十七歲達到高峰,到了四十歲,懷孕的機率則降到不到一成。只要冷凍卵子,女人就可以免於生物時鐘帶來的壓力。」
不幸的是,公的靈長類也和母靈長類一樣有兩個目標:他們也想取得資源,並且控制女性的繁殖。我們面臨兩性利益的衝突,所以女人模仿男人是一點都行不通的。
佛洛伊德認為男人身上帶有某個女人很想要的東西,但那個玩意兒並不像他所想的那樣。女人並不想變成男人,除非是像男人那樣,可以越老越俏,權力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到了五、六十歲,都可以很輕鬆地跟年輕女人重新開始。我們還希望能像男人一樣,好看的定義很寬廣,不像女人,只能不斷複製自己二十五歲的模樣,就像歌蒂.韓(Goldie Hawn)和海瑟.洛克萊(Heather Locklear),直到我們看起來像是冷凍的自我複製版。
文章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Magazines/magazines-index/0,4314,content+m10+9605020271+112551+0,00.html
中譯/奚修君(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要男人幹嘛》
談到男人女人,重點總在誰來掌控。
這真的會讓女生忍不住要對新聞雜誌罵髒話。
《新聞週刊》(Newsweek)在一九八六年發表大驚小怪的文章,距今已經十六年,報導中指出,四十歲的婦女,結婚的機率比被恐怖分子殺害的機率還低。《時代》雜誌也描述了新的反嬰兒潮,太專注發展事業的婦女發現,她們也扼殺了自己的生育能力。
雖然有很多人說,現代的四十歲就像以前的三十歲,現在的五十歲就像以前的四十歲,結果發現,這種說法並不適用於生殖器官。
現代醫學可以讓女人的外表保持美艷無比,但是內在還是以相同的速度老化,簡直就像女性版的《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na Gray)。
女性主義從火燒胸罩、避孕藥丸,以及中性服裝的浪潮中綻放已經過了四十年,魚與熊掌兼得的理想已經是可笑的陳腔濫調。往高位爬的女性還是想嫁給地位更高的男人。往高位爬的男性還是想娶地位比較低的女人。往反方向發展的兩性,導致一大群的職業婦女錯過了結婚生子的機會。
經濟學家席微亞‧安‧休列特(Sylvia Ann Hewlett),二○○二年寫過一本書叫做《創造人生:職業婦女與生兒育女的追尋》(Creating a Life: Professional Women and the Quest for Children),她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三十五歲的職業婦女有55%沒有小孩。未生育的四十到四十四歲婦女,二十年來增加了一倍。而且她表示,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高階主管,49%的女性沒有小孩,但男性卻只有10%。
休列特還進一步估計,男性具有一項不公平的優勢。她說:「如今,經驗法則似乎顯示,女人越成功,越不可能找到丈夫生小孩。但是對男性而言,情況卻是相反。」
電視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曾討論過這項研究,主持人萊斯莉‧史塔爾(Lesley Stahl)訪問兩名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年輕女性。兩人都同意,雖然她們正處於最適合成家的年齡,卻不容易找到適合的對象。男人顯然很早就學會怎麼樣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不受成功女性的威脅。
節目中兩位女性都表示,她們會向約會對象隱瞞自己是哈佛畢業生,因為這等於是自尋死路。「就像投下原子彈,」她們說。「妳只要一說哈佛商學院……談話就到此為止了。」安妮‧瓦坦妮安(Ani Vartanian)說:「但只要男生說:『喔,我唸的是哈佛商學院。』所有的女生卻全都被吸引。」
《華盛頓郵報》(Wahsington Post)在二○○三年報導,單身、從事專業工作的非裔美籍女性,決定自行領養子女的人數創下新高。在華府地區,黑人女性往往比同年齡的男性教育程度高、經濟能力好。但這個族群的女性表示,這種獨立和成功嚇跑了很多非裔男性,讓她們很難找到對象。
但有一些較新的調查,包括交友網站Match.com所公佈的報告指出,我們似乎有希望看到男性接受由女人來當經濟支柱的情況。這是不是因為,男人擔心自己遺傳上的劣勢,而企圖擷取女性資源來提高自己的存活機率呢?
休列特女士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二○○五年的美國職場比以前更加陽剛。「現在想要兼顧家庭與事業,甚至比十年前還困難。」她告訴我:「這股風潮不斷蔓延,許多國家的高教育程度女性,越來越多人沒有選擇的餘地,因而必須延後尋找配偶以及生兒育女。無論是義大利、俄羅斯或美國,都是一樣的情況。」
很多女人一直都害怕自己成就越高,就越必須犧牲。她們擔心男性還是一樣會對「有挑戰性」的女人避之不及,因為男人有返祖性的慾望,想成為兩人關係中較強勢的一方。
「談到男人女人,重點總在誰來掌控,不是嗎?」我認識的一名男性,談起他不歡而散的離婚時這麼說。
或者,就像我的朋友克萊格‧畢爾寇說的:「內心深處,在男人的虛張聲勢與陽剛氣概之下,他們其實很害怕承認自己想要的不過是一位聰明、自信、可靠的女人做為終身伴侶,好讓他們在四十歲以前無條件的全心對待對方。」
就像電影《發暈》(Moonstuck)中,雪兒(Cher)打了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一巴掌說:男人,振作一點吧。
男人一定要追求地位較低的女人,這種男性邏輯被粉碎了:一開始非常仰慕你的女人,一旦瞭解你之後,就不會永遠仰慕你了。在職場上職位不高的女人,並不代表她們談起戀愛會比較好搞,更有甚者,她們甚至更難搞。她們把所有競爭和批評的能量,都留到晚上回家後發洩在男友身上。
我認識一個男人抱怨女人就像能量場,你讓她們一寸,她們就越僭越一尺。
但是男人的能量場更強大。真希望他們打消統治世界的愚蠢慾望,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美好。看看西藏,看看梵諦岡,看看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現在,來看看侏儒黑猩猩。
侏儒黑猩猩住在剛果的赤道雨林,而且過著極端快樂的生活。
為什麼呢?因為在侏儒黑猩猩的社會,是由母猩猩當家的。但統治的方式很鬆散,所以很類似兩性共治,或者兩性平等的狀況。
「侏儒黑猩猩不像其他品種的黑猩猩那樣,沉迷於權力與地位,反而比較享受性愛。」《紐約時報》相當優秀的生物研究記者娜塔麗‧安吉爾這麼寫到。「侏儒黑猩猩利用性來安撫、增進感情、打鬥後和好、舒緩緊張情勢、強化聯盟……人類通常會等吃過大餐後才上床,但是侏儒黑猩猩則是反過來先做愛。」
她非常佩服母侏儒黑猩猩彼此間的姊妹情誼,並表示這種動物「就像性愛的奧林帕斯山,不分男女老少,就是成天性交、撫觸、做愛、磨蹭。大部分的性行為與繁殖後代無關,而是侏儒黑猩猩藉以維繫團體生活的倫理準則。性就是牠們的治療良方、社交潤滑劑和爭吵後的安慰,一種表達感情的方法,而且常常草草了事地有點馬虎。」
雄性只要瞭解所能得到的回報,往往都樂於放棄一點點的統治慾:那些企圖性超強的母黑猩猩,一整天忙著統治叢林之後,正處於享受性愛的絕佳狀態,而不會吝惜付出。在侏儒黑猩猩的世界裡,沒有兩性戰爭,也沒有生育率下降。
《華盛頓郵報》在二○○五年也有一篇母系社會的報導,雖不鹹濕但卻一樣大家歡喜。成員是大約三十幾名肯亞婦女,該社群的創辦者則是一群無家可歸的女性,她們因為被強暴而遭丈夫拋棄。
這個全都是女人的社群相當興盛,婦女經營文化中心和野營地,專門接待到附近山布魯國家保育區遊玩的觀光客。同一部落的男人受到刺激,也開辦了一個男人村,並試圖建立文化和觀光中心,但是卻不成功,很快就關門大吉。
嫉妒的男人以暴力威脅女人村的領袖蕾貝卡‧洛洛索里(Rebecca Lolosoli)。破敗的男人村村長薩巴申‧雷辛尼(Sebastian Lesinik)告訴《華盛頓郵報》的記者愛蜜麗‧韋克斯(Emily Wax):「男人是頭,女人是頸。姑且這麼說吧,男人怎麼可以聽脖子的意見呢。」但等到男人兵敗如山倒,甚至找不到老婆,雷辛尼態度便軟化了,他承認:「也許我們該聽脖子的話,也許該聽那麼一點點。」
男人不想事業與家庭兼得,但女人卻想
基於個人利益,在《紐約時報》專欄呼籲男性別害怕事業有成的女性之後,我被將近六百封電子郵件淹沒,奉勸我不要把男人一概而論,還有別讓人對圓桌天才協會(MENSA)4裡的美女產生過度幻想。畢竟,就像小說家D.H.勞倫斯(D. H. Lawrence)所寫的,90%的性都發生在腦袋裡,腦袋是最重要的性器官。
(我還收到一封很棒的電子郵件,寄件人在兩性間的戰爭中只是個旁觀者,她的署名是:「瑪麗‧艾倫,六十歲,只剩一顆腎臟、積極但不後悔、粗暴但開心、熱愛騎馬而且在西南部找到真愛的女同志。」)
還有女性讀者寫給我,說她們很擔心男人私底下在進行某種邪惡的完美嬌妻計畫,要除掉上層領導女性,不跟她們交配,以免她們的基因傳給女兒。
但絕大多數來信的都是男人,辯解自己的信心並非脆弱到禁不起挑戰。「這幾個月」多倫多的阮永孝來信說:「我悶悶不樂地在家裡想,這世界真的有智商比體溫高的女人嗎。只要有女生不把自己的腦袋當成裝飾品,只要能認識她,要我做什麼都願意!」芝加哥的凱文‧強森(Kevin Johnson)寫給我說:「能讓我敬佩的五體投地的女人,更有可能讓我覺得值得愛上她。」
懷特‧沙利斯伯利(Wright Salisbury)冷冷地說:「我要讚美聰明的女人:結婚後不久,我老婆便痛哭流涕地對我坦白她的智商高達一七八,比我還高了四十五分,她是大學班上畢業致詞的代表,還是全美優秀大學畢業生組織的會員。我很震驚,但絕不考慮離婚。
和這樣的人生活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補償:第一、我們的小孩比別人聰明很多。第二、我老婆記人名、記我們去過的地名,或學外語都跟我得感冒一樣容易。男人啊,千萬別害怕自己喜歡上的那個可愛天才。」
我還收到很多電子郵件,痛批職業婦女太過物慾、太挑剔、太自我。「她們只想找很帥,或者帥得不得了、社交手腕高超、有錢的男人。」麥克寫道:「她們才不想理笨蛋。」住在猶他州糖屋的卓波金寫道:「成功的男人要什麼?通常還不就是外表美麗的女人,而且要親切。」史蒂芬‧葛林菲(Steven Greenfield)也同意:「我發現大多數成功的女性往往不太尊重錢賺的比她們少的男人。
我常常因為這些女人而覺得自己只是履歷上的加總數字罷了,而且在她們眼裡看來,這數字實在少的可憐。」
安東尼‧桑帖利(Anthony Santelli)則酸了一下年近四十的職業婦女:「除了年老色衰,她們既沒長智慧還比以年輕時更挑……以前被她們拒絕的男人,現在都開心地娶了比較不挑的女人。
更糟的是,這些男人有很多後來都事業有成,現在也達到了當初那些女人的標準,只是為時晚矣。」住在科羅拉多柯林堡的派崔克‧派翠吉(Patrick Partridge)對這些性別亂象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開玩笑地說:「男人本能地知道專心發展事業的女人,不會全心對待他們。」
雷‧路易士(Ray Lewis)承認聰明的女人很有魅力:「我有時候卻覺得和她們相處很累。」他透露自己曾經和聰明的女人分手,因為「我擔心她不會像我照顧她那樣地照顧我。」
就像老掉牙俗諺說的,感情裡總有一方是草坪,一方是專門照顧草坪的園丁。就情感上來說,男人寧可被灌溉,也不願拿水管滋潤對方。
亞當‧羅傑斯(Adam Rogers)曾有兩段不愉快的婚姻,妻子都是事業心強、較不戀家的女人。他尖刻地說:「我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家庭生活變成可悲的美國企業生活的寫照,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真他媽的聰明,每個人都不做事,也不管別人死活……這些人生越少小孩越好!」
我的好哥兒們亞瑟‧蓋爾(Arthur Gelb)曾經寫過作家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的傳記,也是《紐約時報》前任執行編輯,他的妻子正是事業傑出的作家芭芭拉‧蓋爾(Barbara Gelb)。他後來寫信告訴我:「沒有什麼比得上跟聰明的女人過招更讓人興奮的了,她們不但能堅守陣地,還絕對不讓對手佔便宜。
女人越是聰明、堅強、不屈不撓,贏得她們芳心的快感也越大。我二十幾歲年輕的時候,總想不通為什麼有些智慧過人、事業成功的同性朋友,遇到這類女人卻避之不及。他們似乎很害怕自己老是得提心吊膽,不斷地在敏捷的應答中做出詼諧的反應。
有個好朋友曾經坦白告訴我,太強的女人會讓他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問他,他和聰明詼諧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可以邊喝酒、邊輕鬆應付尖銳俏皮的對話。他坦白說自己也搞不懂。」
我的好朋友保羅‧柯斯特羅(Paul Costello)的話可做為總結。他是史丹福醫學院的宣傳主任,和我出色的女性友人記者麗塔‧賓米許(Rita Beamish)婚姻美滿。「雖然男人口口聲聲說自己贊成也支持兩性平等,但是平等要男人付出的代價,卻讓他們想逃避現實。」
他寫道:「承認吧,男人基本上是很懶的。這點深植在我們的DNA裡頭。說穿了是什麼?男人不想事業與家庭兼得,但是女人卻想。」
其實女人並不想變成男人
但也許女人也不想家庭與事業兼得。
畢竟,現代的婦女歷史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
女人要求平等。
女生只想玩樂。
女士渴望悠哉地過日子。
四十年來的努力已經讓女人精疲力竭。當有氧電視台(Oxygen Network)於二○○○年開播的時候,頻道上充滿了為女人爭權、趾高氣昂、希拉蕊‧柯林頓式的節目,但是卻沒有觀眾要看。女人應付自己各項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根本沒時間收看亢奮的女性主義電視台。「女生們,加油吧!」已經變成了「女生們,你們躺下歇會兒吧。」
女人寧可收看可以逃避現實的節目,比如生活時光頻道(Lifetime)為女性安排的所謂「小妞冒險」電影。女人也愛看有催眠效果、公式化的《法網豪情》(Law & Order)不停地重播,另外還有類似TNT頻道,由凱拉‧賽吉薇克(Kyra Sedgwick)飾演性感洛城副警長的影集《結案高手》(The Closer)。
賴在沙發上,你就能看到這些美麗、幹勁十足、沒有私生活的警察和律師美女團狠狠地教訓男人。「如果我喜歡別人叫我賤人。」影集中的賽吉薇克告訴蠻橫的同事說:「那我就不會離婚了。」
有氧電視網的創辦人之一潔若汀‧萊博恩(Geraldine Laybourne),對《紐約時報》的電視評論家亞歷珊卓拉‧史坦利(Alessandra Stanley)承認:「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以為婦女真的需要我們幫助。但焦點團體(Focus groups)的市調顯示,女人並不可憐。她們只想被娛樂。」
有氧電視網後來換檔播出《戰士公主西娜》(Xena: Warrior Princess)、《凱特與艾利》(Kate & Allie)、《希碧兒》(Cybill),以及情境喜劇《乖乖女要堅持》(Good Girls Don`t),情節描述離開家鄉明尼蘇達,並在洛城一起租公寓的兩名年輕女孩,可憐且不甚可觀的性生活。不過,有氧電視網似乎有點矯枉過正了些。
史坦利在報導中指出《乖乖女要堅持》收視率再創新低,並寫道這齣影集的播出代表了一個關鍵時刻:「在電視上扮演愚蠢的賤貨並無不可。」
希拉蕊‧柯林頓、萊絲、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d)、南西‧葛蕾絲(Nancy Grace)和歐普拉(Oprah)仍然是堅定的行動派。
但是很多女人的所作所為,卻是女性主義塔羅牌沒料到的:什麼也不做、發揚時髦淑女風、沉迷於舊式風格的洋裝和女性主義之前的嬌弱行為。
在八○年代末期,我替《Mademoiselle》雜誌撰寫有關職場的專欄,為二十多歲的年輕女性提供一些在大公司裡出人頭地的建議。我所回答的問題包括:「怎麼結束辦公室戀情?」「主管的婚外情我應該管閒事嗎?」「在辦公室裡可以透露多少的私生活細節?」以及「如何打敗辦公室裡狡猾如蛇的同事?」(必須具備豐富的爬蟲類知識。)
才不過十年光景,很多二十出頭的女人卻開始對進大公司追求升遷失去了興趣。《柯夢波丹》雜誌點出了「以家庭主婦為目標的新一代女性」,很多女生一心只想跳出公司的升遷管道,搖著屁股踏上紅毯。
在投資銀行工作幾個月之後,二十三歲的艾瑞卡有了新的目標。她告訴《柯夢波丹》:「我要嫁給坐在離我兩個位置的那個合夥人帥哥,然後當他的全職家庭主婦。」
《柯夢波丹》轉載了紐約市場調查公司「青春情報」(Youth Intelligence)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三千名已婚或未婚的年輕女性,有68%表示:「如果情況許可,她們會辭掉工作。」《柯夢波丹》自行針對八百名婦女所做的調查,結果一樣驚人:接受訪問的女性,每三名就有兩人寧可「在家休息也不願上班追求升遷」。
「為什麼訂購床單和杯碟,會比在三十歲之前坐上副總職位還吸引人呢?」《柯夢波丹》猜測:「可能是因為很少有職業婦女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階職銜。工作畢竟只是工作,工作並不像別人以前告訴我們的那樣風光。」
就像《柯夢波丹》的編輯凱特‧懷特(Kate White)在二○○五年夏天告訴我的:「女人現在想要更多自由。她們不想聽命於主管,她們或許也想當媽媽。她們不想賣命工作。嬰兒潮那一代的人讓賣命工作顯得並不有趣。」
從前逃避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如今卻恨不得當全職媽咪。假如連二十幾歲的女人對工作都充滿厭倦,想想四十歲的女人又是如何過日子。
也許女性還沒進化到願意讓自己的工作壽命和男人一樣長。或者女人不想當迷你版的男人,成為依循體制管道的公司員工。也許女人寧可為自己工作,而不願捕捉那遙不可及的總經理頭銜。
或者女人只是比較重視和朋友親人相處的時間,而不願把時間花在辦公室的鬥爭上頭。五年前,我們經常聽到位高權重的女人幻想自己也可以有個好妻子,幫她們買菜、煮飯、接送小孩,好讓她們能專心衝刺事業。現在,她們的幻想則復古多了:她們自己就想成為那個妻子。
我認識的很多女性,從前曾經非常嫌惡母親那一輩的生活方式,但現在卻不認為那樣的生活太過乏味或放縱。現在她們總會帶著渴望回首從前。打橋牌、打網球、和手帕交一起吃中飯、參加雞尾酒會、帶孩子到海灘的別墅過暑假、在老公回家之前先把搖酒杯冷凍好,這種生活豈不愜意?
就像《慾望城市》裡飾演夏綠蒂的克里絲汀‧戴維斯(Kristin Davis)尋覓理想伴侶多年後,對著姊妹淘說的:「我很抱歉。可是我從十五歲就開始約會了,我好累。真命天子到底在哪裡?」她推論女人之所以喜歡消防隊員,是因為她們真的想被人拯救。
另一個主角莎拉‧潔西卡‧派克則以旁白的聲音評論道:「出現了。三十多歲的獨立女性絕不允許自己去想這句話,更別提說出口了。」
女人不再想成為她們想嫁的男人,就像女權主義者葛洛麗亞‧史坦能曾經說過的。
紐約時報》的麗莎‧貝爾金(Lisa Belkin)在二○○三年寫過一篇報導,描述在星巴克咖啡店出沒、拒絕職場的新一代媽咪:「有沒有看到那些喝著咖啡,看著小寶貝玩耍的媽媽們?要是略過不看她們穿的萊卡運動服和可上網的手機,這場景可以非常的五○年代,但事實上這咖啡要貴得多,而且這些媽咪個個都有MBA的學歷。」
「我們已經太習慣這樣的景象,以致於忽略了不該出現這種情形的事實。女人,尤其是受過教育的專業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功成名就。一旦阻礙去除了,一旦競爭的立足點是相同的,她們應該邁開大步跨進未來,並且理直氣壯地擁有半個世界,或者至少得到她們應得的那一份。
女權運動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取得平等的權力,賺一樣多的錢,在商業、政治及法律等男性領域爬上顛峰。女人應該治理這個世界。」
貝爾金訪問了八位住在亞特蘭大的普林斯頓校友,她們脫下了權力的套裝,決定不征服全世界:她們想留在家裡相夫教子,賦予工作與成功新的定義。
「為人母可以提供一個逃遁的閥門,這點和為人父不同。」莎拉‧麥克阿瑟‧安斯巴利(Sarah McArthur Amsbary)告訴貝爾金:「生兒育女提供了一個優雅而且方便的出口。」
被問到為什麼女人不想統治世界時,安斯巴利回答:「從某個方面來說,我們確實統治著這個世界。」
但情勢卻每下愈況。有個住在洛杉磯的經紀人,最近參加了一個戲劇學習班,成員大多是家庭主婦,主持人的開場白是:「好了,現在讓我們輪流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丈夫是做什麼工作的。」
甚至連女權運動的圖騰,未標示婚姻狀況的「女士」(Ms.)頭銜也失去了意義,因為現在「太太」(Mrs.)稱號大鳴大放,每個人都想凸顯自己的已婚狀況。
在這個女人要不是離婚就是找不到對象的世界裡,「太太」已經成了攫取已婚名號的地位象徵。
女士的稱號本來是要淡化婦女的婚姻狀況,好讓大眾不會以女人已婚與否來評斷她們。但是現在大多數年輕的新婚女子都想冠上夫姓,向別人炫耀「太太」的別號,一個宣告自己屬於這個男人的標籤。以亮片或珠子繡有太太字眼的T恤,現在是當紅的結婚禮物。還有頗受歡迎的訂做T恤服務,滿足妳成為男友老婆、或任何名人老婆的夢想。
洛杉磯時髦的基森名店(Kitson`s)專門販售滿足幻想的「戴普太太」、「彼特太太」、「廷柏雷克太太」、「克魯尼太太」的T恤,還有專為住在比佛利山莊、南灘和馬里布的慾望師奶設計的「家庭主婦化妝包」。
布萊德‧彼特與珍妮佛‧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鬧離婚的時候,基森名店還賣了一件T恤,連《慾望師奶》(Desperate Housewives)的女主角伊娃‧隆格莉亞(Eva Longoria)都買來穿,上面印著:小布,我想替你生孩子(我也差點忍不住想訂兩件T恤,一件印著:強‧史都華[Jon Stewart]太太,另一件印著:我背著史都華和文斯‧范恩[Vince Vaughn]偷情。)
哈佛的經濟學教授克勞蒂雅‧高汀(Claudia Goldin)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一九八○年入學的哈佛女學生,有44%保留自己的姓氏,而一九九○年入學的哈佛女學生卻只有32%。一九九○年,23%大學畢業的婦女在婚後保留自己的姓氏,十年後這個數字卻降到17%。
《時代》雜誌曾報導二○○五年春季,結婚網站Knot進行了一份非正式的民調,也佐證了高汀的調查:81%的受訪者冠上了配偶的姓氏,比二○○○年的71%還高。用連字號將雙方的姓氏並陳的人也從21%降到了8%。
「這是回歸浪漫愛情,渴望維繫婚姻。」高汀告訴記者,並補充說明年輕女性認為若保有自己的本姓,等於是和惹人厭的老派女性主義者站在同一陣營,而這可能會嚇跑丈夫。
這位教授一九七九年結婚後保留了自己的本姓,但是她擔任律師的姪女結婚時卻冠了夫姓,因此導致她展開這項研究。「她覺得她這一代的女人,做法不必和我這一代一樣,因為我們已經改變了狀況。」高汀告訴《時代》雜誌。
很多女人如今將家庭生活當成「舒適的集中營」,就像貝蒂‧芙里妲(Betty Friedan)在《女性迷思》(The Feminine Mystique)這本書裡寫的,女人在家庭裡喪失了身份認同,變成了「一群聽話又默默無聞的生物機器人」。
現在,女人想當聽話又默默無聞的生物機器人太太。她們夢想著被拯救,和男人調情、逛街購物、待在家裡和被呵護。她們購物時也遵循「完美嬌妻式」的風格,就像《紐約時報》曾經形容過的,購買成套的鞋子和淑女包包,以及五○年代的薄紗、蕾絲和波浪派對洋裝,就和刊載在《入時》(InStyle)雜誌上的一樣。
二○○四年出版的《母性慾望:談兒女、愛與內心生活》(Maternal Desire: On Children, Love, and the Inner Life)一書中,本身有三個孩子的臨床心理學家戴芬妮‧德馬妮菲(Daphne de Marneffe)卻反駁,待在家中相夫教子是塑造身份認同的過程,而非予以拋棄。
這股反芙里妲的風潮創造出一群家中不需要第二份薪水的上層中產階級媽咪,,以及二十一世紀一種讓人討厭的新文類,也就是伊麗莎白‧柯伯特(Elizabeth Kolbert)在《紐約客》裡所說的「不夠困擾的困擾」,探討一些驚天動地的芝麻綠豆小事,例如「如果丟下孩子上美容院去除毛,我該感到內疚嗎?」,還有「老公回家的時候,我該不該穿著束襪吊帶?」
「在家庭和事業當中做抉擇,到頭來只不過是有選擇的人才需要面對的問題。」柯伯特冷冷地說。
朱迪絲‧華納(Judith Warner)二○○五年出版了《完全瘋狂》(Perfect Madness)一書,剖析當代母職,羅絲‧富蘭克林(Ruth Franklin)在《新共和》雜誌的書評寫道:「《女性迷思》裡頭的女人,因為對自我的莫大懷疑而迷失:『我想要地位,我想要自尊,我想讓大家認為我做的事情很重要。』
但是吞噬華納書中母親的疑惑卻沒這麼沉重:『首先,大家會爭吵生日派對要請全班同學還是幾個好朋友就好。』有個媽媽說:『接著又要吵該在家裡辦,還是到提供套裝服務的餐廳辦。如果在家裡辦,要不要請魔術師、小丑、樂師、充氣城堡?……我感到好徬徨,不知怎麼做才對。』」
「從存在危機到充氣城堡,中間的隔閡不只四十年的歲月。」富蘭克林寫道:「這危機感並非來自母職,而是來自消費主義。」
凱特琳‧芙蘭納根(Caitlin Flanagan)二○○四年在《紐約客》撰文,挖苦似地指出:「我認識很多媽媽,如果有人把這些緊張說成是這些女人唯一在乎的事,那還真是客氣了。去年我參加洛杉磯一場幼稚園的募款餐會,我的雙胞胎兒子也念這所學校,這場舞會晚宴同時還舉辦拍賣,拍賣的物品則是由每個班級手工上漆的椅子,這項工作是一位家庭主婦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指導完成的。她雙頰緋紅的站在講台上,對這些拍賣家具感到無比的驕傲興奮,同時以熱情的語調形容椅子上的裝飾。
我另外兩個朋友遠遠的靠在柱子上看著她,手上舉著酒杯,臉上帶著嘲弄的乾笑:她們一個是律師,一個是電影製作人。我慢慢走向她們,就像高中的時候走向最酷的女生一樣。突然間我發自內心地想加入她們的行列:我的作品那陣子也正陸續出版。我們一起看著台上那個女人,想著她回歸家庭帶小孩所做的犧牲,想著她花了多少時間抓我們孩子的手浸到染料理,好讓他們把小手印在小小的木條板椅子上。『別浪費生命了。』我們其中有人說,我們都笑了,喝了更多的酒。接著我們轉過來背對著拍賣會場,開始討論起彼此的工作。」
那麼,我們到底是越活越回去,還是自廢武功?
珍‧芳達(Jane Fonda)、希拉蕊‧柯林頓和唐娜‧漢諾文(Donna Hanover),先後都必須公開面對名人丈夫泰德‧透納(Ted Turner)、比爾‧柯林頓和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偷情的事實,妮娜‧布雷(Nina Burleigh)因此在《紐約觀察家日報》(New York Observer)寫了一篇文章,表示看到這幾位女性在老公勾搭上「年輕聽話的女人」之後,想辦法重振事業或者修補自尊,著實讓人氣餒。「女性主義不該製造出心碎的中年婦女。」布雷說。
珍‧芳達、希拉蕊與唐娜這三個人,她問道:「為什麼沒有一個能把自己的怨氣和活力痛快地表現出來?」我讀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珍‧芳達和凱薩琳‧赫本的自傳時,也頗有同感。
我以前很喜歡史賓塞.屈賽和赫本主演的電影,現在卻覺得有些不忍足睹。這個身段柔軟的女演員,預言男女平等的溫暖世界即將到來,女人可以既聰明又瀟灑,既性感又風格特出,但她卻承認在自己和屈賽充滿浪漫的戀情中,卻逆來順受的有如踏腳墊。
「我們做他喜歡的事。」赫本在自傳《我》(Me)當中寫道:「我們過著他喜歡的生活。我努力改掉自己所有他不喜歡的特質。有些我自認為最好的優點,卻讓他覺得討厭。這些我都改了,盡可能把這些特點統統壓個粉碎。」
珍.芳達在書中寫到,男人多數是受到她堅強獨立的個性吸引,但後來卻會想辦法予以壓制。她飽受第一任丈夫羅傑‧華汀(Roger Vadim)的糟蹋,還必須花錢找女人對方才願意和她上床來個三人行。她後來也放棄電影事業陪伴在泰德‧透納身邊,因為透納不能忍受獨處,而且大有可能外遇偷腥。
連珍.芳達和華汀所生的女兒凡內莎要生產的時候,珍.芳達前去探望都引得透納勃然大怒。
珍.芳達曾邀請身為紀錄片導演的凡內莎來幫她拍攝一段生活短片,目的是「探索生命中不同的主題」。凡內莎卻冷冷的回答:「妳何不找一隻變色龍,把牠放在電視螢幕上就算了。」
珍.芳達捫心自問:「也許我根本只是變成男人想要我變成的樣子:『性感小貓』、『活躍的異議分子』、『企業大亨手中挽著的貴婦妻子』……我難道只是一條變色龍,果真如此,為什麼一個看起來堅強的女人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如此徹底地失去自我?而我,真的已經失去自我了嗎?」
女人曾經犯下某些歷史的誤算,這點倒是不假。
我們一開始是完全依賴男人。然後,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靠模仿男人,便完全脫離他們而獨立。我們做男人的穿著打扮,穿上海軍藍的套裝、小而鬆垂的領帶和實穿的鞋子,衝鋒陷陣搶奪大辦公室和繁重的職務。
但一旦我們經歷所有,發現自己也可以拿到和男人一樣的地位和權力,卻又開始對男人的遊戲規則卻步不前。為什麼要當轉輪上的老鼠,忙著建立人脈、喝酒應酬、罹患心臟病,並且和辦公室裡的性感玩物偷情?
「我們不能複製男人,而且有誰會想複製男人呢?」娜塔麗‧安吉爾問道。
在以前那個年代,一直到希拉蕊‧柯林頓為止,得到地位和小孩最快速的捷徑就是透過有權有勢的丈夫。「不過現在,因為男人通常留不住太久,於是這個管道對女人來講就不太管用了。」安吉爾說。
妳大可振振有詞的說,女人並沒有走回頭路。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或是兩者的彈性結合,我們都在進步。只不過我們進步的方式比較難以捉摸也缺乏系統。我們可以等著被人拯救,或者選擇不要被救。我們可以做強勢的媽媽,或者次等的職場粉領族。
女人,安吉爾說,正走進新的階段。「母的靈長類動物有兩個目標。」她解釋:「她們想控制自身的繁殖,並控制取得資源的管道。」她表示總有一天,二十歲出頭的女性將可以定期冷凍卵子隨時備用,並完全擺脫生理的時限。
二○○五年七月,紐約大學的醫師宣佈,他們已經發展出成功冷凍未受精卵的技術,而且還有已出生的寶寶可以證明。還有新聞報導指出,越來越多身體健康的年輕婦女開始冷凍卵子,二○○五年提供卵子銀行服務的診所數量將倍增。
「這股趨勢有可能改寫年輕人的生活,說服女人進一步延遲婚姻與生育。」《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報導。「女人的生育能力在二十七歲達到高峰,到了四十歲,懷孕的機率則降到不到一成。只要冷凍卵子,女人就可以免於生物時鐘帶來的壓力。」
不幸的是,公的靈長類也和母靈長類一樣有兩個目標:他們也想取得資源,並且控制女性的繁殖。我們面臨兩性利益的衝突,所以女人模仿男人是一點都行不通的。
佛洛伊德認為男人身上帶有某個女人很想要的東西,但那個玩意兒並不像他所想的那樣。女人並不想變成男人,除非是像男人那樣,可以越老越俏,權力也越來越大,無論是到了五、六十歲,都可以很輕鬆地跟年輕女人重新開始。我們還希望能像男人一樣,好看的定義很寬廣,不像女人,只能不斷複製自己二十五歲的模樣,就像歌蒂.韓(Goldie Hawn)和海瑟.洛克萊(Heather Locklear),直到我們看起來像是冷凍的自我複製版。
文章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ExteriorContent/Magazines/magazines-index/0,4314,content+m10+9605020271+112551+0,00.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